支付人的敏感地带
做支付的人,有一个共同的G点,一碰就跳脚,一碰就高潮。那就是“费率”,用户签约费率,代理商结算费率。概因在整个行业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,“费率”是整个行业存在的基础,更是整体利润的由来。
但不知道从时候起,这个G点成为各种套路的核心,成为恶性竞争的法宝,成为兄弟阋墙的根本,成为纠纷的源头,成为可以唾面自干反复践踏的“原则”。最近行业内最受关注的新闻,可能就是今天这家调价了,明天那家调价了,就像老地主在秋收的时候给佃农宣布租子上涨了一样,群情激愤在所难免;
老地主们这时候是能多低调就多低调,出门都注意着点暗处袭来的烂菜叶子臭鸡蛋,佃户们利益受损心里不满是肯定的;但也知道,和老地主当面叫板实属无意义,也只能背后问候其老母及祖宗。
当不再有信息差
曾几何时,支付行业是存在“信息差”的;那时候无论是支付公司还是大中小代理,赚钱说到底凭借的就是个“信息差”,各个环节都有足够的利润。而如今,行业进入了过分竞争时代,信息差已不存在,门槛更没有,来的都是兄弟都是上帝。都想要市场,摆在眼前的要么是开拓新市场,要么就是抢夺存量市场;
相比而言,抢存量市场来的更轻松更效率,谁费率更低谁就更有优势;在可以计算出来的固定成本和利润面前,从哪里扒利润从一开始就很明确;把握一切话语权的支付公司?掌握渠道资源操盘运营的机构?得到“隐藏利润”承诺的大代理?还是冲锋陷阵的中小代理和习惯了的用户?
大机构的权力膨胀
支付公司也越来越喜欢将“收单业务”找个包工头承包出去,部分经历过二清贴牌时代的支付公司对此更是得心应手;也有少部分支付公司因为市场经验和技术实力不够,甚至连收单系统都是包工头的,从某种角度上来说,这算是二清的复辟;
两者区别除了内部人,属实不太好分辨。一时间,深谙市场法则的大代理和对交易量有迫切需求的支付机构珠联璧合,大操盘时代在今年集中爆发。盛大隆重的新品发布会,响彻会场的豪言壮语,容光焕发站台的大佬,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订购台数,无疑让人对一个新品牌的诞生充满了期待和自信;
但这些彩色梦幻的泡沫绝大部分会在半年到一年后破灭,偷交易量,偷用户,偷偷调价收割等等不上台面的骚操作一一呈现在了世人面前;从相爱到相杀往往只有两个季度的时间,“用户忠诚度”这种产品经理才有的理念在这个行业被无数次推翻。而操盘者们,又在合计推出下一个新品牌。
杉逍遥郑重承诺:稳定第一,长线运作,互利共赢